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相关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技术是传统农业实现现代化的一项关键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将收集到的基础数据上传至各种传感器,还可以对相应的开关、阀门、农机具等进行管理。物联网技术可在精准施肥、病虫害防治、环境智能调控、智慧水产、智慧畜禽业等领域,发挥出重要作用。因此,农民和农业管理者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远程管理和监控,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体力劳动,让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变得更容易、更舒适。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提高物联网技术在上海市闵行区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水平,在介绍物联网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对物联网技术在闵行区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和介绍,并针对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办法,以期促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与应用。
物联网核心技术
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不仅可以感知周围环境或特殊物质(例如气体、光线、人体、温度、湿度等),还可以将这些信息转化成数字信号传输给计算机,最终形成气体浓度参数、光线强度参数、范围内是否有人探测、温度数据、湿度数据等。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系统的基础,各种接入互联网的传感器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信息来源。
2、网络和通信技术:网络和通信技术为物联网技术的信息传递搭建了基础通道,并实现了信息的安全、可靠传输。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常见通信方式包括有线网络、WiFi、蓝牙、低功耗广域网(LPWAN)、蜂窝网络等。
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介绍
1、农作物管理;2、自动灌溉;3、牲畜管理;4、智能温室大棚;5、无人机农业;6、农场自动化和机器人;7、农场管理;8、生产监控;9、供应监控。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环境监测、病害防治、农业设备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依托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部分地区正尝试进行无人农场的建设,未来随着新材料的出现和新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门槛将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也将进一步提高,这将对我国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