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中国软件产业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成为经济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软件业运行态势良好,软件业务收入达 98281 亿元,同比增长 10.8%,利润总额为 11621 亿元,同比增长 11.2%,软件业务出口达 410.3 亿美元,同比增长 4.2%,这一系列数据彰显了中国软件产业强大的发展动力。
AI 对软件产业的深刻变革,AI 对软件行业的变革和赋能作用显著。一方面,AI 对软件行业本身是一次极大的赋能,帮助软件行业实现高速发展;另一方面,AI 技术在赋能软件之后,更新的软件又能赋能千行百业。
在中国,AI 大模型通过人机对话可实现代码的自动生成,形成原生的 AI 应用,降低了开发门槛,改善了开发体验,带来了开发效率的变革。端侧 AI 大模型将加速软件应用向 AI Agent(智能代理)演进,开启更多交互新方式、新体验,这将引发整个软件架构体系发生重大变化,如从 “面向过程架构” 向 “面向目标架构” 转变,从 “以人为中心,AI 为辅助” 向 “以 AI 为中心,人为辅助” 转变,从 “软件工程思路” 向 “Agent 工程思路” 转变。随着 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成熟,未来围绕云计算、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以及元宇宙、类脑计算、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技术创新将成为抢占软件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中国软件厂商应抓住 AI 带来的机遇。
云计算和智能化:软件业发展双引擎,云计算和智能化技术为中国软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云计算作为一种服务化模式,通过虚拟化技术集中管理软硬件资源,使用户能够弹性地管理所需资源,满足复杂的计算需求,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还覆盖了软件开发的全生命周期,实现了软件开发的协同。智能化技术则基于海量信息实现知识的自动识别,并赋予信息系统自适应能力,大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业务迁移到云端,同时更多的软件产品采用原生智能的方法进行设计和开发。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融合,智能将无处不在,为各行各业的 AI 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阿里云总裁胡晓明指出,企业可以将传统软件转型为 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用户无需下载和安装软件,而是通过浏览器直接访问,降低了使用门槛,重构了软件工程的架构,推动了软件开发和运维模式的全面升级。智能化作为软件行业的永恒主题,正在加速推动软件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成为软件行业发展的亮点,推动了产业升级。
新型软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核心动力,新型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软件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经济社会的代码化、算法化和软件化是推动其建设的三大驱动力。代码化使得基础设施的配置和管理转化为代码形式,实现运维的自动化和标准化。算法化凸显了 “软件定义” 的放大、倍增和叠加效应,推动了以算力、云及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型软件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软件化则让更多非软件专业的业务人员能够参与软件开发,重塑了软件产业发展格局,促进了 AI + 低代码的深度融合,提升了传统行业效率。
“软件定义” 技术通过虚拟化和可编程接口,将原本一体化的硬件设施分解为虚拟化的基础硬件和管控软件,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在新型软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许多值得关注的项目,如开源软件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构建开源软件知识图谱,群智范式平台项目支持群智生态发展,SEANet 算网创新基础设施为科研数据传输等提供支持,商汤科技的大模型体系推动 AGI 发展,Nimbus 基于云的开发基础设施助力软件开发。
总之,中国软件产业在规模增长、国际竞争、技术创新、开发模式变革、开源生态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和潜力。尽管面临市值被低估等挑战,但在诸多积极因素的推动下,正朝着更加高效、智能、开放的方向发展,有望在全球软件产业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为全球科技进步和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未来,随着这些趋势的深入发展,中国软件产业必将开创一个新纪元,成为世界软件产业发展的璀璨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