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5G网络的迅猛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水平,利用这些新技术手段构建“城市大脑”、打破数据壁垒,并广泛应用于交通、教育、卫生、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已成为必然趋势。
从我国到全球范围,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一股热潮。据中银国际研报显示,全球智慧城市相关产业的市场规模正经历显著增长,预计将从2017年的4246.8亿美元跃升至2022年的12016.9亿美元。而在我国,这一趋势尤为明显。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论坛上透露,我国664个大中小城市中,已有超过500个城市宣布将建设智慧城市,其中90个城市更是被列入国家试点范围。
新质生产力,关键在“质”,体现在科技创新含金量、低碳发展含绿量、数字转型含新量,特别是数据、算力等作为基本生产要素赋能生产力升级,成为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变量。中国数字经济快速成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估计会超过12万亿元,占GDP比重10%左右。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5年底,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初步成型,东西部算力协同调度机制逐步完善,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等多元算力加速集聚,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各类新增算力占全国新增算力的60%以上。
为助力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中国电信集算力、算法、算据、算网“四算一体”,将服务赋能千行百业,助力绘就新型数字城市美好蓝图。
“数智化”夯实智慧城市建设底座,用“数智化”夯实智慧城市建设底座,为百姓民生作出更大贡献,成为多个城市“十四五”发展的重要规划,不少科技型企业也积极入局城市智慧菜市场的打造,为智慧城市建设添砖加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39397个菜市场,其市场总规模近5万亿。而不少来自第三方报告的数据显示,菜市场大约占据了中国生鲜销售50%以上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很多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逛菜场仍然是主要生鲜消费渠道,由此可见,聚焦这一民生实际,用科技赋能,为民生改善注入活力已是大势所趋。
在智慧科技的加持下,传统的菜市场正在蜕变升级。在常熟五星菜场里,各种菜价都可以在触摸查询机上看到,而且在每个商户摊位上,配备了商户公示屏,屏幕上也会有指导价格展示,消费者到每个摊位买菜时,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消费者也不用特意问某种菜多少钱一斤,不仅减少消费者与经营户的沟通成本,也提高了彼此的交易效率。不仅如此,这里还打造了一码收银功能,智能一码通可以提供便捷的扫码支付体验及后台商户查询支持;一屏监管也已经实现经营数据透明化,更加利于市场监管。
而这正是智慧菜市场改造升级的一个缩影。传统菜市场如何跟上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有力一环,引起业界的重视。作为城市之中最具“烟火味”的所在,建设好、运营好、管理好城市中最具“烟火味”的菜市场,事关民生民情和市民幸福感,同时,也考验城市运营水准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